S.O.W. - Serving Others Worldwide - lc

河源龍川兩天行記

圖片

 

退休閒賦多年,生活枯燥。聽聞好友美國樂助會董事會主席陳志輝兄近期會到廣東河源市龍川縣探訪樂助會(1)參與資助的山區貧困學生,由於筆者過去從事新聞工作,好奇社會事態,欣然隨行。

 

在香港儲運慈善基金(2)主席葉偉光和副主席麥鉅開率領下,五名慈善基金捐款人士加上筆者,一行八人,於九月廿九日從香港出發,訪問龍川縣第一中學 (龍川一中) 兩天。在五個多小時車程中,麥鉅開簡單介紹慈善基金的「希望工程班」(3)自助、互助計劃。

 

希望工程班開展

早於幾十年前已有希望工程,興建校舍。時間流轉,學生來源不穩定和校舍維修的周張,使設立校舍的效果已不顯著。國內已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十二年的免費教育仍未到位。廣東是富庶省份,就只有珠海和深圳市於年前實施了十二年義務教育。很多其他地區的學生,就算中考成績優異,奈何家庭經濟未能負擔高一至高三,每年三千元人民幣的學費,就只能放棄高中教育的機會。慈善基金覺得有須要將資源投放於這些學生身上,於是八年前,覓得「龍川一中」,成立了第一屆「希望工程班」。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龍川一中」是一所什麼學校?龍川縣在河源以北,車程距離要個多小時。很多人心目中的河源是廣東經濟落後地區,龍川自然更差。然而,當汽車停在學校大門前,出乎意料,校舍極具規模。門前迎接我們的是一位充滿陽光活力的年輕女副校長鍾慧娟。她把我們帶到校內的歷史展館,展出由1913創校至今的演變。現址是該校的高中部,佔地三百畝,有七十多班,每班六十人,全校共四千多人。

 

她說:十四年前這地段原是撥作地方政府的辦公樓。但領導人深思熟慮後,決定地方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理念下,在這三百畝的土地上興建校舍。將龍川高中部遷到這裡,為縣內及隣近的莘莘學子,提供理想的學習設施和環境,提高教育水平。經過十四年的逐步擴展,龍川一中已有多幢教學樓、寛敞宿舍、會堂、運動場、游泳池(也開放公眾使用)、綠化休憩區、購物店、洗衣店、銀行自動櫃員機等生活區。然而,政府破舊的辦公房舍仍在原址,修修補補了事。

 

由懷疑至熱忱

龍川一中的發展,最令鍾慧娟意想不到的莫過於「希望工程班」的開展。回想八年前首次接觸香港儲運慈善基金這個構思時,她總覺得計劃一年後會無疾而終。怎料辦了一年又一年,由開始資助六十名高一學生,到第三年,高一至高三。三班學生共一百八十人後,她對慈善基金背後儲蓄互助社運動精神完全改觀,尤其深被他們的理念、籌組以至推行的努力所打動。

 

求深不求廣

國家現在的政策是精準扶貧,慈善基金早於多年前推動「希望工程班」計劃的助學理念也循著這方向走,不求廣,而求精深,對學生在校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重視。現今經濟環境,募集善款提供物質需要可說容易,往後學生還缺乏什麼支援?主席葉偉光説,除了物質,慈善基金董事會發覺,精神支柱亦十分重要。所以在獲善長捐款後,還鼓勵他們認領或協助他們配對學生。鼓勵他們盡量在資助年內到龍川一中探訪,面對面接觸連繫,給予關愛鼓勵,又或互相通信,認識對方。慈善基金不惜人力物力,一年舉辦四次探訪活動(4),使學生和捐款人士建立了密切關係。

 

自助、互助的成功

又為什麼要將受資助學生放在同一班呢?來自山區或貧困戶的少年,性格多內向、羞澀、靦腆、不善社交,集中一班,豈不容易被標籤而受白眼?此做法是有作用的,因慈善基金其中一個工作目標是發揚自助、互助精神。學生來自同一背景,有共同困惑,凝聚他們,可使他們團結一致,互助互愛,共同努力克服困難。

 

這些針對性的工作和意向,鍾慧娟副校長都看在眼裡。壓根兒她就是一位盡心盡力的教育工作者,所以義不容辭的全面配合,倍加輔導和訓練,提高他們的情商,加強個人全面的發展。

 

她說: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希望工程班」不獨學業成績卓越,羣策羣力的課外或公益活動,都受各方嘉許。同學以身為「希工班」一分子為榮,其他班級同學都爭取參與「希工班」的活動。

 

改變人生的助學

至於個別學生的發展更顯而易見。很多由高一升上高二的時候,已判若兩人。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前年收了一位面部嚴重被火燒傷毀容的男同學,一副不像常人的面孔出現在幾千人的羣體?,壓力可想而知。令鍾慧娟欣慰的是,一年的「希工班」生活,徹底將他改造了。他在學校或「希工班」組織的多次活動中積極參與,自信表現。充滿自信的在舞台上載歌載舞,完全開放自己,覺得自己與他人無異,全校的同學也不會向他投以奇異的眼光。他今年在高一和高二「希工班」聯誼晚會中,代表高三「希工班」登台演唱,壓軸表演。聯誼晚會剛巧在訪問團到埗當晚上演,也見到他的表現。筆者深信日後他走出校園,面向世界時,也不會在乎別人的目光,更不在乎自己滿面疤痕的樣貌。

 

另一樣使訪問團察覺的就是同學們台前幕後合作無間:男同學的街舞、女生的K-pop舞、結他合唱、集體遊戲、相聲等等,都中規中矩。十五、六歲孩子們有此能力,已不可多得。(筆者按:晚會不是特定為訪問團而辦,只是適逢其會。)

 

早熟孤兒

晚會前是訪問團的晚膳時間,慈善基金安排七名由成員助學的學生一同進餐會面。坐在筆者身旁的是一名健談的男孩駱同學。

 

我問:後天是十一國慶,學校休假,明天回家了,家在那裡?

他說 : 家在很遠的山區,車程差不多三小時,然後再步行五至六公里才能到達。

我問:家有什麼人?

他説:有伯父。

我問:爸爸、媽媽不在?

他說:是。

我問:將來想做什麼?

他說:參軍。

我說:那麼要考什麼大學?有人民軍事大學之類?

坐在同桌的駕車師傅 (他是從深圳送我們到龍川的司機) 連忙解釋:他意思是高中畢業後應徵入伍,當一名士兵。

 

筆者稍後才意會,因家境貧困,伯父還有兒女。駱同學須要盡快就業,回饋伯父多年的照顧。他的故事,稍後待續。

 

渴望

晚膳及晚會後已過九點,距學生晚修結束時分還有一小時,而「希工班」學生已返回課室。鍾慧娟建議我們分成兩組,分別探訪高一及高二同學。高三同學就不好打擾了,因他們正加緊應付高考。聰敏的鍾副校長此時又靈機一動,她知道團員中有來自美國,希望我們全程以英語和學生對話。她理解同學非常渴望有學習英語機會,畢竟國內一般學生這方面的水平力有不逮。

 

以英語對話,在座同學懂得多少就不得而知。但一張張殷切的面孔、一雙雙明亮的眸子,可以感覺到他們對英語溝通的期望。直到校鐘響起,晚修結束,課室大樓關燈,仍有學生團團圍着我們,要加微信或其他聯絡方式。這時有一位個子不比我高的女孩子走到我身旁,真摯的執着我的手說:「你很瘦,看你的手腕,這麼細﹗」我回答:「我老了,骨質疏鬆。」第一天的行程,就此結束。

 

態度的改變

翌日上午是與龍川一中吳志可校長見面。吳校長校務纏身,從滿滿日程安排中抽身與訪問團會面。開始時他不諱言他三年前到任龍川一中校長,慈善基金「希望工程班」的成績和鍾副校長工作的熱誠,重大改變了他的工作態度。使他領悟到認真、細致、關注、加上愛心去辦事所帶來的成果和歡慰,是他以前想象不到的,驅使他也全情支持和投入「希工班」的項目。就此證明了儲運自助、互助的影響力不可謂不深遠。

 

同學會與家訪

談到互助,鍾慧娟又說出一個故事:慈善基金和學校都很着重團結精神。「希工班」畢業後有希望工程班同學會,進行各項義工活動,使他們懂得回饋社會。例如暑假期間舉行義教,亦與龍川大學生成長促進會合辦環保義工服務。

 

其中一項最有意義的工作,是由應屆畢業同學應邀幫助學校和慈善基金組織家訪隊,走訪新一屆百餘位的「希工班」申請學生,核實他們是否符合申請資格。他們要招募和組織志願者、分區、分隊、聯繫家長、到戶進行家訪、收集資料証明、拍照、做報告等,確保篩選公平。有一次家訪遇不上家長和申請人,如果這位同學真的合資格獲得資助,卻因一次不遇而喪失入學機會,他以後的人生道路就不會有改變。所以家訪隊伍不嫌勞苦,再出動一次,遠赴山區,終於他們遇上了駱同學。鍾慧娟説:多得同學的執着和熱忱,不然駱同學就不會獲得助學機會。人輻射人是多麼的重要和有效。

 

輻射的強大效果

鍾副校又舉出另外一個人輻射人的例子。今年夏天有六名希望工程班同學會理事成員被邀請到香港,出席慈善基金的籌款活動,每人回來都要寫訪港感受。其中有一篇道出學生在乘行人扶手電梯時,驚覺為什麼各人都怱怱靠右站,忙問出了什麼事?帶領他們的香港哥哥解釋,因靠右便可讓出左邊通道,讓趕時間的人士快捷前行,同學恍然大悟,愉快的上了一課。

 

鍾副校説: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乘電梯有這種做法,我不僅將同學的文章貼在公報板,還要在早會上告訴全校學生,輻射出去,讓他們知道有此習慣。

 

希望之源

其後吳校長又談了多項出現在學生身上的問題,例如英語學習、青少年憂鬱問題越來越多、山區經濟落後,單親家庭比城市多,孩子缺乏愛,影響了成長。他感謝慈善基金對學校的支持,接着他帶領我們參觀校園。沿途綠化地帶,竪立了好幾個考入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的卓越學生名字和相片。來到一處寫著「希望之源」的園地前,有一剛於月初所刻的石碑,記錄了慈善基金由20112018年間,資助了480人。其中首五屆三百名學生中,98%成功考入高等院校。

 

筆者不其然想起那位執着我手的女孩:是的,我們這一輩都會垂垂老矣,你們就是未來希望之源,將來的社會就靠你們創建了!

 

1︰樂助會「簡稱 S.O.W.」是2016年於北加州灣區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S.O.W.的團隊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服務社區,以實際行動援助需要幫助的人,從而讓他們有機會認識那位愛的源頭 耶穌基督。該機構設有賑災救援,長者關顧,愛心助學,貧困資助和遊學培訓五大項目,其中愛心助學項目與香港儲運慈善基金緊密合作,參與「希望工程班」助學計劃,目前已資助6位龍川一中「希望工程班」貧困學子。

 

2︰香港儲運慈善基金隸屬香港儲蓄互助社協會(4)轄下慈善機構。是由香港儲蓄互助社協會於2010922日,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法例32章<公司條例>註冊成立,並獲稅務局認可為慈善機構。

 

3︰希望工程班最初名為︰香港儲蓄互助社希望工程班,由2018年開始正名︰香港儲運慈善基金希望工程班 (希工班)

 

4︰四次探訪活動,包括︰九月新一屆希望工程班開班禮;二月同學會理事會換屆;五月高考打氣會;七月大學畢業了,重聚川中。

 

5︰香港儲蓄互助社協會是國際儲蓄運動的一份子,也是世界儲蓄互助社議事會及亞洲儲蓄互助社同盟會會員。於1966年,由最初全港八家儲蓄互助社,為應付不斷的挑戰與繼續在香港推動儲蓄互助運動,於是成立香港儲蓄互助社協會,協助會員社發展和推廣儲蓄自助互助運動精神。